陈伟君。 南方日报记者 梁钜聪 摄
每次出行,对年近80岁的陈伟君来说都不容易。特别是由于动了手术,她出行还需借助轮椅。但这次从香港来到广州,160多公里的路程,她一直未停下脚步。
【资料图】
5月中旬,广州市天河区政协香港顾问委员、民国知名人士陈济棠的儿媳陈伟君,在广州公证处立下遗嘱公证,将市值过亿元的财产(包括多处房产)通过公证遗嘱方式捐赠国家,身后将交由广州市天河区慈善会用于慈善公益。这是广州公证行业有史以来,明确赠予国家用于公益、财产数额最大的一份遗嘱公证。
轮椅上,她穿着熨得笔挺的、刺绣精致的唐装,在白纸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姓名。“我完成了自己的最大心愿,既安心,又开心。”她说,之所以说“安心”,是因为陈伟君这些年来有些怕等不及了,“很害怕还没明确遗产捐赠的事就挺不下去了”。
“我亲眼见证了祖国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强大,我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祖国,我也相信,只有祖国好,香港才能更好。”陈伟君说,人生到最后,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才不枉此生。
●南方日报记者 钱明雅 郭苏莹
陈伟君通过公证遗嘱捐赠财产一事发生后,有不少香港老人托人向广州公证处咨询:
“我也想要将财产捐赠给国家,需要走哪些程序?”
故地重游
“如果丈夫和家公知道
一定很支持将财产捐给国家”
扶着陈济棠公馆的红砖,陈伟君缓慢踱步,回忆起丈夫陈树中讲过的点点滴滴。“这里就是树中被家公罚跪的地方。”在二楼天台,她说起丈夫笑着聊过的严厉家教。她口中的“家公”就是陈济棠,陈树中是陈济棠的第六个儿子。20多年前,陈伟君第一次来到这座红楼,当时,一家人便做了相同的决定:这栋楼交给国家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树中和家公知道我将财产捐献给国家,一定很支持。”
其实,经办此遗嘱公证的广州公证处公证员、业务部部长魏园园最近也更加忙碌。有不少香港老人托人向她咨询,“我也想要将财产捐赠给国家,需要走哪些程序?”
南方日报:为什么当初会选择将这座楼交给国家?
陈伟君:上世纪80年代末,我和树中第一次一起回广州,专门来到了陈济棠公馆,这里是他长大的地方。当时,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跟我们说,可以把这栋红楼交还给我们。但树中和我,以及其他几个兄弟的想法都很一致,我们没有要回这栋建筑的想法,希望能够把它留给国家。我们相信,这是最好的选择,它一定会被保护和利用好。
南方日报:您觉得家庭对您的影响大吗?
陈伟君:我1945年出生在中山,从小跟着奶奶长大,十几岁的时候到了香港读书,遇到树中后就选择了结婚。我们俩有很多共同点。
听树中说,他的家人大多勤俭。我们夫妻俩也是,都对自己很“抠门”。到现在,我用的护肤品都不挑贵的,有的只要几十块钱。
我们都希望能够将钱用来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家公当年在广东兴建了许多医院、图书馆、善堂等,我们夫妻俩都有做慈善公益的习惯。所以我说,如果树中知道我将财产捐赠给国家,他一定很开心,因为这也是他的心愿。可以说,淳朴的家风对我影响很大。
南方日报:当初您为何会选择在广州投资?
陈伟君:第一次来广州,我就有一种久违的亲切和熟悉感。从那之后,我们夫妻俩就经常往返于香港和广州。
2003年左右,我在经济方面有了一些积累。当时广州的房价不是很高,但我相信国家以后一定会有非常好的发展,便进行了一些投资。我投资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是希望以后将资产全部捐给国家。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将这些钱留给自己,我平常花销很小。
如果生在战争年代,我一定会选择参军。但现在和平年代,如果想为国家做更多,必须自己有所成,这也是我的前进动力。当然,我也很感谢国家的发展,让我可以得到更多,也因此能够奉献更多。
南方日报:对于捐赠,有身边的人质疑或者阻拦您吗?
陈伟君:这是我个人的事,没必要跟任何人商量,每一分一毫都是我“一手一脚”赚来的,没有用家族的任何资产。有人问我,如果你有子女的话,还会做这样的决定吗?我会的。如果我和树中有小孩,我们也会通过教育让他们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而不是依靠父母。
心念教育
“把钢琴送给学校
每一届都能派上用场”
悠扬的《卡农》旋律在广州市南国学校荟萃园响起,音符在三角钢琴的演绎下流淌出诗意。这里是天河区第一所招收港澳子弟的学校。来自中学部和小学部的学生坐在演奏椅上,四手联弹。旁边的陈伟君和同学们坐在一起,听着音乐,热泪盈眶,“他们的琴声让我感动到流泪。心情既激动、兴奋又开心。”
同学们使用的这架钢琴,便是陈伟君这次带来的礼物之一。
南方日报:为什么想到要将钢琴捐给学校?
陈伟君:这架钢琴是我十多年前买的。由于身体原因,这几年很少弹,到现在还很新。因此,我想把它捐给学校。天河区政协得知我的想法后,马上联系到有不少港澳子弟的广州市南国学校,这正合我的心意。
当时,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演奏让我感动到流泪。他弹琴很有天分。对演奏者来说,有一台好的钢琴,就会激励他更加投入。相信这架钢琴能帮他更好地发挥天赋。把钢琴捐到学校去,每一年都有新的学生,每一届都能派上用场,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南方日报:为什么您格外关注青少年的发展?
陈伟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也是香港的未来,香港能否长期保持繁荣稳定,青少年是关键。家公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也对我有一定的影响。
现在,还是有部分香港青少年并不了解内地、对大湾区的发展也一知半解。我希望能组织更多香港青少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走走,亲身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要在交往交流中增加了解、增进友谊感情、增强共创未来的信心、决心。
南方日报:您如何看待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陈伟君:粤港澳三地同根同源,看到现在大湾区城市间越来越亲近,我特别开心。1996年,我和树中分别是广西、广东政协委员。那时候,从香港来到内地并不方便,但我们还是坚持往返于两地之间,积极履职建言,希望能为香港早日回归祖国的怀抱献多一份力。
我对广州有着特殊的感情,这里是除香港外,我待过最久的城市,是我的第二故乡。以前,往返广州和香港需要坐火车,现在自驾就可以。当初,广州东站附近都是农田,现在已是高楼大厦。每一次来广州,都会忍不住感叹,又有几处地方不一样了。
听戏叹茶
看到粤剧台前的热闹
感慨这样才能更好传承
午饭时间,陈伟君选择了西关新开的酒店。她往碗里夹了几只晶莹剔透的虾饺,“虾饺做得好吃也是学问”,陈伟君喜欢茶点,更爱粤曲悠扬。
一上午,她在粤剧艺术博物馆的仿古戏台听了一出折子戏,望着华丽的广绣戏服感叹不断,“这些都是宝贝”。
南方日报:看得出,您对粤剧有特殊的感情。
陈伟君:是啊,这些都是很“宝贝”的文化。这是我第一次在广州看粤剧,之前都是在香港。博物馆的戏台子前围了不少人在听,听说这里周末还要更热闹。这种热闹是很好的,这样粤剧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参观博物馆的时候,看到那些分量不轻的头套、精细手工绣制的戏服,以及将一生奉献给粤剧艺术的名家,我特别感动。无数人在这条路上钻研和坚持着。希望这个“宝贝”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
南方日报:是什么让您下定了将财产捐赠给国家的决心?
陈伟君:把财产捐给国家、捐给社会、扶贫济困的想法是我20多岁时就许下的愿望。这个愿望是在和树中一起创业、一起做公益的过程中产生的。
其实,在回广州前,我已经在香港找自己相熟的律师办了一份遗嘱。但通过与公证处等地接触了解,以及与天河政协的沟通,考虑到所捐赠财产都在内地,为方便日后执行,在广州市公证处的推动下,我决定来广州订立公证遗嘱。
南方日报:您将财产无私地捐献给国家,主要希望于用到哪些方面?
陈伟君:本来我是要捐赠房产的,但来到广州后,我把手上的十几本存折都一起捐了出去。这些财产将交给广州市天河区慈善会管理,财产使用范围完全按照《慈善法》所列出的范围。另一方面,我还特别指定将部分财产用于位于天河区的黄埔军校燕塘分校旧址的修缮、运营、展陈和宣传活动,以及搭建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交流互动平台,促进三地青少年的互动交流活动。
南方日报:您这次到广州已经去了很多地方,还有哪里想要去看看的吗?
陈伟君:我很想去看一看黄埔军校燕塘分校旧址,但因为要回香港了,只能等下次有机会。
去年,我通过广州市天河区政协知道了黄埔军校燕塘分校旧址的存在,并且得知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家公曾利用此处建立广东军事政治学校并任校长,感觉特别亲切。
让我很感动的是,这个地方被很多人牵挂着。相关部门非常重视,已经拨款进行修缮。
南方日报:您如何看待社会对这件事情的关注?
陈伟君:我想过会受到关注,但没想到这么多人关注。我完全无所求,只是为了完成我的心愿。人生到最后,能给国家做一些事情,我不枉此生,这是我人生最后的愿望。我亲眼见证了祖国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强大,我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祖国,我也相信,只有祖国好,香港才能更好。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3 华夏餐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37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